“懶漢”的蛻變——河北省故城縣醫院李鴻才精準脫貧幫扶工作紀實_中國扶貧在一包養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7f3a4b4a7e84.53506021.

人民網石家莊7月2日電 2017年9月26日,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候選名單公布,故城縣三朗鎮尹里村光榮上榜,成為繼坊莊鎮堤口村之后該縣第二個“全國文明村”。尹里村地處縣城西北方向13公里,鄭昔公路左側。現有人口包養1243人,耕地3799畝,人包養軟體均3畝;有黨員54人,支部、村委會班子9人。該村黨員多、組織生活規范、班子團結、民風淳樸。村集體依靠宏泰苗木租用土地年收入10萬元,是三包養合約朗鎮集體經濟收入較多的村。包養條件2014、2015年先后被評為“省文明村”、市縣“農村面貌改造先進村”。

但國家和省級“文明村”并不意味著“家家都是富裕戶”。這不,同是2017年9月,以故城縣醫院院長居艷梅為隊長、院辦主任李鴻才為隊員的工作隊剛剛在該村完成了“精準識別回頭看”工作。經全民告知、自愿申請、入戶走訪、精準識別、代表評議、逐級公示的嚴謹程序,該村有4戶成為當年新包養金額識別的貧困戶。

2017年10月24日,按照縣委組織部“一戶一干部”幫扶政策,李鴻才作為責任人對口幫扶該村貧困戶時際云。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貧困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同”

時際云,男,62歲,身體健康,父子兩口人之家,低保戶。小學2年級文化,光會寫自己名字。從小被抱養,上學時經常貪玩兒逃課,年輕起就不務正業、心性浮躁、好吃懶作,一直單身,沒有積蓄。養父母過世后,一人守包養網單次著70年代建的5間土坯房。2000年一個大雪天半夜,附近好心人收留了一個流浪女給他送來。流浪女也是個苦命人,不知家在何處。后來2人生了個兒子時文超。孩子5歲時,媳婦去世,爺倆相依為命,靠2.7畝地和打零工生活。時文超去年初中畢業,先包養甜心網在衡水一職高上學,后退學。

去年8月底入戶走訪時,時際云家北房東頭兩間2015年國家已給建成40平米包養磚房,其余3間、院墻、門洞都是土坯的。東頭臥室只有兩張單人床、一個桌子,沒有一樣包養金額像樣家具。——確實貧困。看人,身體沒啥毛病。一個壯勞力帶一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負擔不重,怎么能混到這般田地?村干部介紹,這人就是懶,沒有技術有脾氣,跟誰也干不長,有時打打零工,多數時啥也不干。

扶貧先扶志 治窮先治愚

身殘志堅令人敬,身健志殘讓人臺灣包養網恨。可是習主席說過:“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李鴻才化恨意為力量,決定從四個方面包養網ppt做工作:聯絡感情做鋪墊,增強內生是關鍵。醫療養老強保障,多措并舉謀長遠。

多半年來,他至少一月家去一次,一月通兩次電話,送溫暖、送愛心、送政策長期包養、送年貨。老時同志漸漸拿他不當外人,從起初埋怨比別人幫扶力度小,到現在感謝凈說要請吃飯,也常打開話匣子跟他“痛短期包養說革命家史”。

熟了以后,鴻才就勸他“老時啊,兒子大了,你得勤快點兒,多干點兒活,攢錢蓋房娶媳婦啊”;“別人家都去縣城買樓了,你怎么也得蓋個磚房啊,要不誰愿意嫁到你家?”“只有首先自立,別人才愿幫你”……也許兒子漸長、任務當頭、自己老之將至,也許良心發現、真心悔悟、知恥后勇。春節后,老時終于把北房西三間翻建成磚房,洋灰抹起來,包養網與東邊兩間連為一體。看到了積極的征象,李鴻才與村書記朱建國一起幫助聯系建材、建筑隊,把土坯院墻、大門也一塊翻建成磚墻。老頭兒干勁上來了,以前凈往衡水跑,今年沒出去,自己推車拾掇當院;堂屋里原來雜物一堆,現在也都清理完畢。他信心滿滿:“等下雨折一折,再把西房、廁所一塊兒建起來,剩的有磚,好辦。”

提升醫療養老保障水平,解除后顧之憂包養合約

老時本身吃著低保,領著每月90元的養老保險。成為貧困戶后,兒子包養也納包養網入了低保,每月有200元低保補貼;入了養老保險,每年100元保費,由財政代繳。爺倆城鄉居包養民醫保費也都由國包養家財政代繳,2018年為每人210元。今年5月21—23日,全縣扶貧脫貧攻堅包養故事培訓后,鴻才多次到他家,介紹十三項惠農政策。5月下旬,鄉衛生院統一組織貧困戶體檢,符合條件的簡化程序辦理慢性病,人社局派人現場辦公。27種慢性病門診購藥報銷75%,封頂線6000包養情婦元;5種門診重病包養app報銷比為90%,封頂線為一年15萬元。二級定點醫院住院的,起付線減半為200元,報免比提高10%包養感情達90%。在縣醫院住院享受五重保障:一是醫保報銷;二是大病保險;三是醫療救助;四是醫院減免(免掛號費,減治療費5%,減檢查費10%,減住院床位費50%);五是如經前四重保障后自付比仍超10%,則醫院兜底返現。而包養站長且此五重保障在出院結算口包養軟體“一站式”一次性完成,既少花錢又少跑腿。真正讓貧困患者增加了就醫獲得感,提升了扶貧效果。這些惠農政策又讓他免除了患病就醫花錢多的后顧之憂。

愿意干、有活干,臺灣包養網持續穩定收入是脫貧的關鍵

去年9月份鄉里還給他安排了3000瓦光伏發電項目,年收益約4000元,包養網預計今年10月初首次分成能到位。6月1日,全縣扶貧脫貧基礎工作規范提升會議后,除進一步深入宣傳政策外,鴻才著力幫助拓展就業增收渠道。其兒子時文超在西苑開發區運通服裝廠試工完畢,計件工資,目前每月最低能掙1000元,收入穩中有升。老時常干的是建筑包養網工地裝卸零工,雖然現在身體硬朗,但畢竟已經60開外,重體力活兒肯定不是長久之計。這時縣人社局給尹里了3個公益性崗位名額——打掃街道衛生,每月600元。起初他擔心錢少又占時間,鴻才與村副主任尹全有都勸他利用早晚、空隙就可以干完這些活兒,汗澇保收,他終于答應下來了。現在快一個月了,干得還不錯。爺倆工資、光伏收益、種植收入加上每人每月200元的低保補貼、打打零工,2018年脫貧絕對不成問題。他也有點兒長遠規劃:“秋后讓小子當兵去,上部隊鍛煉鍛煉。不能讓他學我啊。”

不知不覺中,當初村民眼中的“懶漢”,現已貌似勤快人。雖然這個轉身并不華麗,但卻已是明顯的進步,朝著正確的方向。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世間事常視人包養網評價的態度難易轉化。“包養網工作不足,作風可以彌補;作風不足,什么都不能補”。縣委彭曉明書記6月1日在全縣基礎工作規范提升觀摩會上的講話時時提醒著每一位扶貧工作者。

當前全縣扶貧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城拔寨包養網評價的關鍵時刻,讓我們牢記使命,放下包包養網袱,開動機器,用心、用力、用情,不達目標不撤勁,擼起袖子加油干!(陳汝健)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