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7080c3134ff9.22058558.
北極星儲能網獲悉,10月24日,江蘇省發改委發布《江蘇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細則(修訂征求意見稿)》。文件指出,鼓勵擁有儲能、充電樁設施、數據中間、基站等其他具備可中斷負荷的用戶和運營商可以獨立戶號參與需求響應。
對通過需求響應臨時性增添(填谷)負荷,促進可再生動力電力消納,執行可再生動力消納補貼。約定響應谷時段可再生動力消納補貼為5元/千瓦,平時段補貼為8元/千瓦。
明確尖峰電價出入均衡原則,尖峰電價增收的資金用于需求響應可中斷電價和可再生動力消納補貼的收入,依照公正、公開、通明原則設定應用。當年尖峰電價增收資金年夜于需求響應補貼需收入總額時,依照電價標準予以補包養管道貼,尖峰電價資金可跨年滾動應用;當年尖峰電價增收資金小于需求響應補貼需收入總額時,依照尖峰電價增收與補貼發放出入均衡原則,對補貼發放按比例折算。
原文如下:
關于公開征求《江蘇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細則》(修訂征求意見稿)
意見建議的通知佈告
為有用緩解電力供需牴觸,保證社會經濟平穩運行,促進資源優化設置裝備擺設包養網,加強全省電力需求響應才能建設,省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結合近年來需求響應任務實際,對《江蘇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細則》(蘇經信電力〔2018〕477號)相關內容進行了修訂完美。現就上述文件修訂征求意見稿(詳見附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請于2022年11月24日前通過郵箱反饋意見建議(郵箱:793194418@qq.com)。
聯系人:省發展改造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崔馨元,電話:025—83390505。
附件:江蘇省電力需求 響應實施細則(修訂征求意見稿).docx
實施細則草擬說明.docx
江蘇省發展和改造委員會
2022年10月24日
江蘇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細則
(修訂征求意見稿)
為進一個步驟深化電力需求側治理,優化資源設置裝備擺設,促進清潔動力消納,保證電力系統平安、平穩、綠色、高效運行,推動動力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關于深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造做好新形勢下電力需求側治理任務的告訴》(發改包養網dcard運行規〔2017〕1690號)、《電力需求側治理辦法(修定版)》、《有序用電治理辦法》和《國家發改委關于江蘇省實施季節包養感情性尖峰電價有關問題的復函》(發改價格〔2015〕1028號)《關于認真做好2022年迎峰度冬電力供應保證任務的告訴》等文件,結合我省近年來開展電力需求響應任務實際和市場化改造情況,制訂本實施細則。
一、實施需求響應的意義
需求響應是指電力市場價格明顯降低(下降)或系統平安靠得住性存在風險時,電力用戶根據價格信號或激勵辦法,改變其用電行為,減少(增添)用電,從而促進電力供需均衡、保證電網穩定運行。
近年來,受電力需求剛性增長和近年來省內年夜型支撐性電源投產缺乏影響,全省電力供需總體趨緊。疊加夏季極端冷潮天氣、夏日持續高溫等原因影響,電力保供壓力不斷增年夜。重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電力供需總體處于“緊均衡、硬缺口”態勢。近兩年迎峰度夏(冬)用電岑嶺時期,我省電力供需總體處于“緊均衡、硬缺口”態勢,部分短時段“缺電力”的現象頻發,對保證年夜電網平安穩定運行,晉陞疾速應急響應才能提出了更高請求。二是尖峰負荷供需牴觸凸起。江蘇電網近5年最高負荷95%以上尖峰負荷均勻持續時間僅有35.6小時擺佈,為解決缺乏50小時的電網尖峰負荷缺口設置裝備擺設發供電資源既不經濟也不科學,尖峰負荷供需牴觸凸顯。三是新動力出力具有較強的波動性和間歇性。今朝省內風電、光伏等新動力發電比例顯著進步,總裝機容量達到4370萬千瓦。其出力與天氣變化耦合緊密,風電出力最年夜時可達1924萬千瓦,最小時僅有4.5萬千瓦;光伏出力白日最年夜時可達1376萬千瓦(全口徑),晚間為0,年夜年夜增添電力均衡難度。四是空調、采熱等負荷逐年增長,加劇電網季節性峰谷差。近幾年,第三產業及居平易近采熱、制冷負荷飛速增長,2022年夏日持續高溫天氣下,全省最地面調負荷約6000萬千瓦,達到最高調度負荷49%,在全額保證年夜平易近生用電的原則下,電網調包養網峰困難問題加倍凸起。
盡管通過傳統的行政治理手腕能夠有用把持用電負荷,達到保證供用電次序穩定的目標,但在必定水平上將對工業生產形成必定的影響,組織協調實施難度不斷加年夜,同時也難以適應當前穩中求進的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年夜局。是以,通過實施需求響應,運用經濟杠桿,引導電力用戶進步電能精細化治理程度,主動開展需求響應削峰填谷,最年夜限制的減小缺電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對切實做到保電力平安與保經濟增長統籌兼顧,優化資源設置裝備擺設,進步全系統動力效力包養網具有非常主要的意義。
二、實施原則與目標
(一)實施原則
需求響應任務堅持“平安靠得住、公平同等、開放通明”的原則。平安靠得住是需求響應量建設和響應執行的基礎,既要保證電網運行穩定靠得住,也要保證企業生產平安運行;公平同等原則是保證需求響應任務有包養故事用開展的條件,在實施過程中嚴格依照相關法令政策和約定規則公平執行,對一切參與用戶公正公平;開放通明原則是保證需求響應任務持續推進的關鍵,參與規則簡單清楚,面向社會公開分數和神態的鮮明對比,加上萬雨柔的雄辯和葉秋鎖的,鼓勵廣年夜用戶自愿參與。
(二)任務目標
一是樹立完美需求響應體包養系。體系包含市場形式、響應規則、技術架構、數據治理等,實現用電與電網之間互聯互通互動,促進電力資源優化設置裝備擺設,推動負荷治理科學化、用電服務個性化。
二是緩解電力供需牴觸。將市場化的需求響應作為需求側負荷治理的前置手腕和柔性辦法,優先通過開展需求響應緩解供需牴觸,盡能夠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維護供用電次包養網序的穩定。
三是削減尖峰負荷。構成最年夜用電負荷5%以上的需求響應才能,當電網備用容量缺乏、部分過載或是峰谷差過年夜時,通過引導用戶開展需求響應實現移峰填谷,減小峰谷差,進步電網負荷率和運行效力。
四是引導用戶實施精細化負荷治理。鼎力推進企業電能治理系統建設,實現對參與響應的用電線路和設備在線監測,結合監測數據和能效剖析,開展用戶電力負荷優化,進步電能治理程度。
五是促進可再生動力消納。樹立可再生動力消納激勵機制,鼓勵引導用戶以填谷為目標主動晉陞包養網車馬費負荷,更低本錢、更環保地進步電力系統靈活性,適應可再生動力的波動性,充足保證可再生動力的正常消納。
三、實施內容
(一)申請條件
申請參與需求響應的電力用戶應滿足以下條件:
1.具有獨立省內電力營銷戶號;
2.非居平易近用戶應具備完美的負荷治理設施及用戶側開關設備,且運行狀態傑出。
3.已實現電能在線監測,并接進江蘇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平臺和新型電力負荷治理系統。
4.鼓勵居平易近用戶通過負荷集成商申請包養妹參與需求響應,具備智能家居把持系統或空調(家庭制冷/取熱設備)遠程把持系統的居平易近用戶,可通過需求響應平臺申請參與需求響應。
5.工業企業需合適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具有較高的動力治理和應用程度。
6.負荷集成商作為單個用戶申請參與需求響應,其集成的電力用戶需滿足上述條件。
7.擁有儲能、充電樁設施、數據中間、基站等其他具備可中斷負荷的用戶和運營商可以獨立戶號參與需求響包養女人應。
8.鼓勵智能家居企業等成為負荷集成商,參與需求響應。
(二)響應方法
需求響應分為約定需求響應和實時需求響應兩種方法。
1.約定需求響應
在響應日或響應時段前,電力用戶(負荷集成商)將收到省電力負荷治理中間通過新型電力負荷治理系統、mobile_phoneAPP、電話等多種方法發出的響應執行告訴,告訴響應時間段及響應量。電力用戶(負荷集成商)在確定參與響應后,可協商確定計劃響應量,并在響應時段自行調整用電負荷完成響應過程。
參與約定需求響應的用電設備須實現用電信息在線監測(數據采集周期為15分鐘,包含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調度系統、調度一體化電量系統),并接進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平包養網dcard臺。
2.實時需求響應
參與實時需求響應的設備應具備可當即中斷或疾速中斷的負荷特徵,響應方法以圈嶄露頭角。自動需求響應為主。省電力負荷治理中間通過江蘇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平臺或新型電力負荷治理系統以完整自動化(或半自動化)方法內與電力用戶(負荷集成商)電能治理系統(生產治理系統、自動化系統、把持系統)、智能家居治理系統等完成指令發送、響應量確認和負荷降落全過程,響應速率應至多達到分鐘級。
參與包養網實時需求響應的用電設備應具備以下才能:
(1)在線監測:數據采集周期為30秒(包含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調度系統、調度一體化電量系統),上報江蘇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平臺。
(2)遠程把持:可接受江蘇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平臺發出的負荷調控指令并及時執行。
(3)響應狀態設置:出于平安性或經濟性考慮,電力用戶(負荷集成商)有權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特定線路或設備的響應狀態(參與或不參與響應),并通過系統接口實時告訴江蘇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平臺。
(4)對用電線路或設備的負荷調控,可通過加裝專用的遠程把持終端或與電能治理系統(生產治理系統、自動化系統、把持系統)、智能家居治理系統等實現對接。實時需求響應過程必須確保平安,須充足考慮生產工藝、流程實際情況,結適用電設備運行特征,在請求響應時段內實現用電負荷科學有序調控。
(5)通訊報文加密:監測數據上報及把持指令下發報文均按系統請求進行加密。(居平易近家庭用電參與實時需求響應暫不做此請求)。
出于用電平安考慮,省電力負荷治理中間在響應結束后只發出響應解除告訴,不發送自動復電指令,各電力用戶(負荷集成商)在收到響應解除告訴后自行復電。
(三)響應原則
1.各地每年完成協議簽訂的需求響應可中斷負荷容量應達到當年預計響應目標的150%,作為需求響應才能儲備。
2.單個工業用戶約定響應量普通為該企業最高用電負荷的5%-20%;如遇極端天氣、設備突發毛病、新動力出力年夜幅波動等不成抗力情況下,原則上在不影響企業用電平安條件下,約定響應量不受限制。
3.負荷集成商視為單個用戶參與需求響應,每個負荷集成商約定的響應量原則上不小于1萬千瓦。
4.約定和實時需求響應原則上1天未幾于2次、每次不超過2小時。如遇極端天氣、設備突發毛病、新動力出力年夜幅波動等不成抗力情況下,依照調度指令執行。
5.居平易近用戶原則上由負荷集成商代表參與實時需求響應。
6.若用戶委托負荷集成商參與需求響應,應與負長期包養荷集成商簽訂需求響應可中斷負荷業務委托協議,確定參與的設備以及負荷量,明確平安責任,并將協議上傳至需求響應平臺。
(四)響應啟動條件
1.削峰需求響應啟動條件
(1)全省或部門供電分區呈現電力供需均衡缺口時(但不包括發生全網或部分電網緊急變亂狀態下的電力缺口情況);
(2)全網用電負荷達到上一年度最高負荷的95%以上,或系統峰谷差率達到20%及以上;
(3)電網備用容量缺乏或部分負荷過載;
2.填谷需求響應啟動條件
當用電負荷程度較低,電網調差才能不克不及適應峰谷差及可再生動力波動性、間歇性影響,難以保證電網平安穩定運行時,可啟動填谷需求響應。
(五)響應實施
1、響應邀約
依照“一次申報、階段邀約、隨時調用”原則,電力用戶(負荷集成商)每年年頭根據本身實際自愿申報參與需求響應,省負荷治理中間分別在迎峰度夏和度冬前對申報勝利的用戶進行階段性響應邀約(邀約時段普通為迎峰度夏和度冬相對應的時間節點),用戶可再次確認參與響應的容量和時段,用戶應邀后省電力負荷治理中間可根據電力供需形勢隨時調用需求響應資源。
2、響應啟動
電力公司根據電力均衡缺口情況向省發改委提出需求響應啟動申請,經批準后,省電力負荷治理中間向新型電力負荷治理系統發布各地需求響應調控指標信息,系統自動確定響應范圍后通過新型電力負荷治理系統、mobile_phoneAPP、智能語音、電話等方法向用戶(負荷集成商)發布響應執行告訴,告訴其負荷基線、響應量、響應時段。
當滿足以下條件時,各設區市有權限自行啟動需求響應執行,但事后必須向省發改委、省電力公司報備:地區或電網分區呈現供電缺口,且在當年省級調度或地區調度電網年度運行方法中已備案。
地市供電公司提出的需求響應啟動請求經市發改委確認后,由地市發改委、供電公司根據實際需求確定負荷削減響應量,并向范圍內的一切簽約用戶和負荷集成商發出響應告訴。為統籌均衡全省需求響應資金應用,設區市自立發起的需求響應原則上全年不超過5次,否則需報省發改委、省電力公司批準后再實施。
3.響應量確認
收到需求響應告訴的電力用戶和負荷集成包養網心得商應及時反饋能否參與響應及響應量,未反饋視為放棄參與。市電力負荷治理中間根據反饋信息統計匯總響應量,并決定能否擴年夜響應范圍;響應量確認后,市電力負荷治理中間及時將信息反饋上報至省電力負荷治理中間。
4.響應執行
約定需求響應由電力用戶和負荷集成商依照約定時間和容量執行已提早制訂的需求響應計劃。
實時需求響應電力用戶(負荷集成商)的電能治理系統(生產治理系統、自動化系統、把持系統)或把持終端在接受到需求響應平臺發出的響應指令后的1分鐘內開始執行,在響應時段內完成響應負荷的調控。
約定響應結束時間為到達約定響應時刻,實時響應結束時間為下發允許恢復指令時刻。對于未按約定實行到位,且對電網平安產生嚴重影響的企業,納進誠信評價體系,經向省發改委報備后可隨時轉為有序有電方法執行。
(六)後果評估
1.基線計算方式
約定需求響應選擇電力用戶在執行日前5個正常用電任務日所對應響應時段的負荷曲線(采集周期為15分鐘)作為基線;實時需求響應選擇電力用戶在需求響應執行前2小時的負荷曲線(采集周期為30秒)作為基線。
負荷集成商的基線,以其集成的全體用戶的基線合計得出。基線中出現的最年夜負荷稱為基線最年夜負荷,根據基線計算出的均勻負荷稱為基線均勻負荷。
此中以晉陞用電負包養妹荷為目標的填谷需求響應,基線普通選取類似日相應低谷時段負荷曲線(采集周期為15分鐘)作為基線,具體將在響應邀約中予以明確;
2.評估標準
(1)通過新型電力負荷治理系統實時監測、自動記錄并判斷需求響應實施後果。省電力公司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調度系統、調度一體化電量系統等為審定用戶關口負荷響應量和響應時間供給數據支撐。
(2)通過需求響應削減用電負荷時,電力用戶(負荷集成商)在需求響應過程中好像時滿足①響應時段最年夜負荷低于基線最年夜負荷;②響應時段均勻負荷低于基線均勻負荷,其差值年夜于等于響應量確認值的60%,則視為有用響應,否則視為無效在娛樂圈的崛起,包攬了眾多男主角和商界大亨,而她響應。
(七)需求響應可中斷負荷電價
1.對通過需求響應臨時性減少(錯避峰)的負荷依照其響應調控時間和響應速率執行可中斷負荷電價。需求響應可中斷負荷電價為調控時長對應電價標準乘以響應速率系數。
2.對通過需求響應臨時性增添(填谷)負荷,促進可再生動力電力消納,執行可再生動力消納補貼。約定響應谷時段可再生動力消納補貼為5元/千瓦,平時段補貼為8元/千瓦。
3.當地區電網需求小于申報容量時采用競價形式,競價下限不高于需求響應可中斷負荷電價和可再生動力消納補貼電價標準,優先包養選擇申報價格低、響應容量年夜的用戶(負荷集成商)參與響應。
4.尖峰電價增收的資金用于需求響應可中斷電價和可再生動力消納補貼的收入,依照公正、公開、通明原則設定應用。當年尖峰電價增收資金年夜于需求響應補貼需收入總額時,依照電價標準予以補貼,尖峰電價資金可跨年滾動應用;當年尖峰電價增收資金小于需求響應補貼需收入總額包養行情時,依照尖峰電價增收與補貼發放出入均衡原則,對補貼發放按比例折算。
5.負荷集成商視為單個用戶參與響應,負荷集成商與電力用戶的補貼分送朋友比例由雙方市場化協商確定。
6.負荷集成商和電力用戶參與需求響應所得激勵資金應優先用于電能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實現響應點的數據實時采集,并接進國家(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在線監測平臺。鼓勵電能在線監測系統與工業自動化系統集成對接,促進實時自動需求響應才能建設。
(八)實施系統架構
需求響應的啟動、溝通、執行和後果評估等各環節均需求數據和技術平臺的支撐,整個響應過程觸及國家(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平臺、新型電力負荷治理系統、需求響應平臺、負荷集成商電能治理系統以及電力用戶電能治理系統(或需求響應系統等)等,其實施系統基礎架構如下圖:
此中,新型電力負荷治理系統供給用戶關口負荷數據的監測,是統計約定響應實際後果的主要依據;國家(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在線監測平臺對響應點的實時負荷數據進行監測,是鑒定實時響應能否有用執行的主要依據。省電力負荷治理中間借助新型電力負荷治理系統,與電力用戶(負荷集成商)實時雙向互動,實現需求響應過程的組織協調。
四、有關任務流程
(一)組織申報
省發改委會同省電力公司根據電力供需形勢編制年度需求響應計劃,各設區市發改委、供電公司依照年度計劃積極組織電力用戶及負荷集成商申報需求響應。
1.自愿參與:原則上每年3月至5月期間,合適申報條件的電力用戶(負荷集成商),可通過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平臺中的需求響應平臺進行網上申請,填寫需求響應申請單并上傳相關資料。電力負荷治理中間可根據電力供需情況在其他時段組織電力用戶動態補報。
2、審核評估:各設區市發改委會同供電公司對申報用戶進行資格審核和需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求響應才能評估確認,負荷集成商由省發展改造委會同省電力公司審核。用戶(負荷集成商)必須通過省負荷治理中間對負荷治理裝置、動力治理系統以及參與響應設備運行狀況的檢查。
3.簽訂協議: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平臺對通過審核的用戶(負荷集成商包養女人)予以公示,公示結束后,需求響應平臺自動天生用戶(負荷集成商)、省(市)發改委、省(市)電力(供電)公司需求響應三方協議,具備三方電子簽章,不需線下簽訂。
若用戶委托負荷集成商參與需求響應,應與負荷集成商簽訂需求響應可中斷負荷業務委托協議,確定參與的設備以及負荷量,明確平安責任,并將協議上傳至需求響應平臺。
(二)響應後果確認
1、審定:需求響應執行的次月,各市發改委、供電公司和負荷集成商根據後果評估標準,結適用戶執行實際以及系統監測數據分別對獨立用戶和集成商子用戶實際需求響應負荷容量進行後果審定和統計匯總,并蓋章上報省發展改造委、省供電公司。負荷集成商集成響應後果審定由省發展改造委會同省電力公司負責。
2、公示:省電力負荷治理中間將經審定后的用戶響應負荷容量予以公示,公示期7個任務日。并通過省電力需求側治理平臺、mobile_phoneAPP TC:
發佈留言